尽管在圈内人看来,不同于其他市场的可复制和确定性,ToG市场看起来更多是“需求驱动”而非“产品驱动”,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崛起,以及政府数据化战略的逐渐升级,从现在到未来,政府采购的单子会越来越大,不同细分领域的国产化替代将从趋势变为现实。
“疫情防控,可视为检验智慧城市建设质量的有力场景。”我国在智慧城市领域积累了10多年的管理和实践经验,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疫中,智慧城市行业单位,通过不同程度参与疫情全要素的价值数据信息获取、平台建设、大数据共享、舆情监测和人工智能分析等,服务于疫情防控决策和公众参与。
2月10日,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》聚焦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、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、全面赋能数字经济三大建设重点,夯实“城市大脑”、信息设施、网络安全三大基础保障,加快推进新一轮智慧城市示范引领、全面建设,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、创造力、竞争力。
近日,IDC发布《2019中国智慧园区市场现状与预测分析9》报告。报告指出,中国智慧园区建设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,2019年数字化投资超过1600亿元,未来三年增长近20%。
在澳大利亚智能城市绩效评估中,排名最高的地区都位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大都市地区。“澳大利亚60个表现最好的地方政府区域容纳了全国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,”我们在最新发布的《澳大利亚智能城市报告》(Smart Cities Down Under report)中指出。
除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军之外,一大批“科技铁军”已奔赴抗击疫情第一线。这些黑科技产品佼佼者同样也不例外,如腾讯、阿里、华为、京东等等的互联网巨头...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,它们不是对手,而是盟友。
2020(第六届)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将于2020年8月68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,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、智慧城市发展联盟主办,百瑞国际会展集团承办。
或许正如王坚所言,这一场浩浩荡荡的智慧城市建设,过五十年后再回望,这将是又一次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登月计划。
智慧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智能和便利的生活环境,但便利的网络环境以及个人信息的公开,必然会带来各样网络威胁。对此,我们应提前做好充足的安全防护措施,去面对即将到来的信息安全威胁,降低不安全因素对个人、企业、社会安全的影响。
智能经济的发展需要各方投入与监督,需要始终把需求放在核心位置,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信息安全,保护民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。
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是物联网时代必然的趋势,但智慧城市的发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循序渐进,需要从当前城市建设当中最紧迫的、关切到老百姓安全的一些问题着手。
作为目前最耀眼的两颗星物联网和区块链,物联网连接万物,将形成一个十分智能便捷的世界,实现万物一机掌控;区块链作为分布式数据库,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信任化的数据安全,而通证奖励机制也会对未来的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
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,美丽城镇建设也是打造全域美丽新格局的另一开端。坚持以人为本、融合发展、统筹兼顾、彰显特色、改革统领、久久为功的原则,完成新型城镇化量变到质变的转型。